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一期《中华传统廉洁文化》首播,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3所高校主要领导、知名学者、教师及学生党员代表共同讲授。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廉洁文化,6月21日下午16:00,经济贸易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示范微党课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各位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今后如何践行廉洁自律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支部书记廖晓虹表示:古人对“廉”与“贪”这对关系有着很深的认识。古代统治者在识人选人过程中,发现廉洁的官员是国家的财富,在守护百姓、促进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发现贪婪的官员是国家的蛀虫,对百姓、社会、国家起着消极的作用。一旦发现廉洁的官员,往往会挖掘、提拔;一旦发现贪婪的官员,多数时候会斥责、降职甚至惩处,这样就会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能够更好地净化政治生态。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党员赖宇认为:廉洁文化是以崇尚廉洁、奉公自律为价值取向,融合了廉洁价值理念、廉洁行为方式、廉洁社会风尚等元素的一种文化形态。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符合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诉求。我们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升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形成“人人崇廉、人人尚廉”的良好社会风尚。
党员陈建兰发表感想:正如古人所言,廉洁与贪婪,一字之差,却决定了官员的品格,也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廉洁,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品质,更是一种社会的风尚。它代表着公正、公平和正义,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石。在古代,廉洁的官员被尊为楷模,他们的言行举止,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标杆。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贪腐的严峻挑战。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贪腐行为,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廉洁文化,我深刻认识到,廉洁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惑。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传播廉洁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廉洁文化的重要性,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党员孙静表示: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廉洁文化是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想哲理、精神力量和文化滋养,是党员干部正心明德的重要源泉。它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的建设。
党员欧志敏认为:通过认真学习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一期《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从字说廉洁、书说廉洁、诗说廉洁多维度了解我国反腐倡廉历史,展示我国古代廉政文化。例如,课中介绍了张伯行的《却赠檄文》,其中提到“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强调了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对于民众利益也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民众的福祉。这篇檄文如同一面明镜,提醒我们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不为外物所动,坚守初心,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党员伍炜勤发言:收看了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一课,让我加深了对我国反腐倡廉历史,古代廉政文化的理解。通过学习和了解廉洁文化,让我深刻认识到,廉洁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党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学习古代廉洁名臣的典范,传承他们的精神品质,将廉洁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生活当中,以身作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次微党课聚焦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洁纪律,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展示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并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事例精彩,制作精心,教益深刻,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也为我党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纪律和规矩,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教育,为推动我支部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直播现场
(经济贸易学院 文、图/张笑 审核:李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