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比抑郁症更折磨人——双相情感障碍
发布人:学生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次数:10

【心理科普】比抑郁症更折磨人——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科普】

 3 月 30 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有人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世界,是「停不下来的跳楼机」。他们可能上一秒还心情高涨,下一秒就陷入了抑郁情绪。

 

梵高、海明威、伍尔夫、小红莓乐队主唱桃乐丝……都是「双相」患者,这也让它蒙上了一层「天才病」的浪漫加持。

 

但人们可能不知道,双相是自杀风险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根据世卫组织(1990)的调查,造成伤残/早逝的前 10 位疾病中有 5 类是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在其中排名第3。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作躁郁症,是一种在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

 

它之所以被称作「双相」,是因为患者的心境会在「躁狂的高峰」与「抑郁的低谷」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

 

这不是简单的「情绪波动起伏」,患者也不存在「一个自由切换的情绪开关」。通常情况下,双相患者无法预期自己下一秒的状态。




01

得了双相情感障碍,

是一种什么体验

当处于躁狂的高峰状态,双相患者可能会体验到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

1.心境高涨:极度快乐或欣喜若狂,极度愤怒或敏感;

2.思维奔逸:比平时更健谈,像放机关枪似的用言语表达一个又一个想法,某些患者会产生幻觉和错觉;

3.活动量和精力水平增加;

4.睡眠的需要降低;

5.注意力容易被不重要或无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

6.自尊心膨胀或夸大,容易过度参与一些高风险活动(如无节制的购物、轻率的性行为等)。


而在抑郁的低谷状态,患者又可能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的感觉:

1.心境低落:抑郁、难过或极度沮丧;

2.对所有或者几乎所有的活动丧失兴趣;

3.言语减少或精力不足;

4.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

5.睡眠明显减少或嗜睡;

6.思考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或难以做出决定;

7.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

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躁狂与抑郁发作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躁狂与抑郁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感到「极其兴奋」或精力充沛,而有的患者会出现头脑混乱和严重的焦虑。也有某些患者并未交替地体验躁狂与抑郁的心境,而是同时体验到它们。




02

得了双相也容易自杀吗?

据估计,双相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程度是一般人群的 15 倍,双相患者一生中企图自杀的风险在 25% 至 50% 之间,相比而言这个数字在抑郁症患者中为 15%。

 

据调查显示,双相患者中大多数自杀发生在抑郁期。这或许是因为,从极度欣喜的躁狂期骤然转相到抑郁期的冲击,给一个人带来的痛苦体验是加倍的。

 

自杀的想法和自杀的感觉是双相障碍这种疾病的一部分,并且与它的生物学机制相联系。因此,你要相信,自杀的冲动一部分是由你疾病的神经生理学因素导致,它们并非因为你的道德缺陷或者你的脆弱。




03

如何治疗?


01

♬..♩~ ♫.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总的来说,由于双相障碍病情复杂、药物个体反应的差异较大,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临床精神科医生慎重权衡利弊后进行个体化治疗。

请记住,「遵医嘱服药,不私自停止服药」会大大减少双相障碍的复发率,也会大大降低患者自杀的几率

02

♬..♩~ ♫. ♪..

心理治疗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仅依靠药物来预防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循环发作是不够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你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来控制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治疗主要是一种维持性治疗,而不是一种急性发作治疗。循证心理咨询疗法包括: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CBT)、家庭焦点疗法、人际治疗。








04

双相情感障碍自助指南

除了寻求积极的治疗,双相患者也可以采取一些日常措施来控制自己心境状态的循环,与双相障碍达成妥协和共同生存,意味着你需要掌握一些调节心境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已经得到实践检验的方法

 

01




追踪自己的情绪日记


我们推荐你记录关于自己心境状态的情绪日记,这可以帮助你觉察到自己心境水平的细微变化,并且逐渐有效地识别自己的情绪模式,了解到你的躁狂/抑郁发作是怎样发生的。


你可以通过情绪日记发现一些情绪的触发因素,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


◍  压力;

◍  工作或学校问题;

◍  季节变化;

◍  月经周期;

◍  睡眠节律打乱;

◍  财务问题;

◍  与朋友、家庭的冲突等。


如果你确定了一组可以预测的心境触发因素,你就有可能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它们的影响,继续管理自己的症状,或者及时与医生联系,来查看是否需要变更药物。

02




学习一些压力应对策略


压力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但对于双相患者来说,它也是躁狂和抑郁发作的常见诱因,学习一些适当的应对策略,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压力:


◍  和朋友聊天;

◍  购买涂色书涂色;

◍  参与一些创意活动;

◍  在大自然中散步;

◍  和宠物玩耍;

◍  拼图等。

03




保持日常的生活节奏


日常生活和睡眠节律的改变,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诱因。因此,如果你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你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持你的日常生活,这包括:你可以每天在同一时间吃饭,在指定的时间服药(如果你觉得自己会忘记服药时间,记得在手机上设置闹钟),以及保持健康的睡眠时间表。如果某个晚上你的日程有一两个小时的变化,那么请设法尽快恢复到原本的睡眠周期。


同时,记录自己每天在什么时间吃饭、睡觉、上下班、进行健身锻炼和社交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信息可以提供你的心境正在好转或者恶化的征兆,例如在躁狂的初始阶段,你或许会发现自己花在睡眠上的时间在减少而花在健身锻炼上的时间在增加,随着你从躁狂或抑郁发作中恢复过来,你的活动和睡眠模式也会恢复到日常的状态。

04




远离酒精


如果你患有双相障碍,那么你必须完全避免喝酒,酒精会妨碍药物疗效并使你的病情恶化。大多数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同这样严厉的观点,即使你在一段时间内感到状态不错,也请你尽力避免喝酒,这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05




依靠社会支持

 

我们建议你在感到健康时就建构一个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这可能包括能给你提供支持的家人、朋友、同事或者心理咨询师,也可能包括你特定某个业余爱好的团体。与你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惯常和有规律的接触,能够最好地预防你陷入抑郁状态,也能够在你出现抑郁发作后康复得更快。

 

如果可能的话,在你感觉稳定的时候和他们谈谈,让他们知道你的情绪会有波动,以及当你双相发作时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06




提前列出预防的措施


心境的转相往往是难以预防的,某些情况下发作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我们可以在稳定的时候提前制定一些预防措施和危机计划。你可以和你的家人、信任的朋友共同出谋划策,决定当你出现一种或者多种前驱症状时,应该采取哪些行动。这个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  你精神科医生的名单和联系方式;

◍  你的药物清单和用药剂量;

◍  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时你需要预约急诊;

◍  你关于心理咨询的偏好以及你咨询师的信息;

◍  安排其他人照顾你的孩子等。

07




按医嘱服药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生理性疾病,药物能够帮助调节你的神经生化物质,因此按医嘱服药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感觉好些了,也不要在没有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停止服药或者减少剂量。停药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可能导致症状复发。如果你对用药有任何疑问和担忧,建议及时和医生谈谈。

08




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躁狂的前驱症状


当你循环进入躁狂阶段,你可能会感到心境的攀升,心烦意乱、恼火或者睡不着觉,你可能会与他人产生更多的关系冲突,并逐渐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你需要:


◍  为了控制你的急性症状而接受治疗;

◍  在他人的帮助下采取预防措施;

◍  让信任的他人管理你的信用卡和财务支出;

◍  让信任的他人管理你的汽车钥匙;

◍  避免做出重大的人生决策;

◍  设置提醒避免漏服规定剂量的药物。

09




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抑郁的前驱症状


当你进入抑郁阶段,你可能会感到极度悲伤、疲惫或麻木,以下这些建议可能会帮到你,但请注意,如果这些方法不能有效阻止抑郁症状的恶化,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  寻找一些积极的方式分散注意力;

◍  每天至少与和你感到愉悦的人交流一次;

◍  保持惯常的吃饭/睡觉/醒来的时间表;

◍  制定细小但非常明确的目标;

◍  试着每天锻炼至少 10 分钟;

◍  试着每天晒太阳 15 分钟。




05

一些我们推荐的书、

影视剧

1.《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


由双相障碍研究领域和临床领域的专家戴维·J·杰克罗威兹所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双相障碍的诊断、成因、治疗,以及双相障碍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管理自己的症状和感觉。它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治疗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双相障碍患者及家人的「实用指南」。

2.《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 30 年(上、下)》

 这本书的作者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既是躁郁症的研究者,也是一位与躁郁症共处 30 年的双相患者。在书中,她描述了自己游走在欣喜若狂和抑郁情绪之间的真实体验,以及双相患者的身份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困扰和帮助。无论你是否是双相患者,这本书都可能给你带来共鸣和安慰。

3.《摇摆之心:理解躁郁》

 由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所著,他对躁郁症的关注,更多地在于精神层面,而非生理和药物治疗层面。这本书综合了社会历史、精神分析、文学、文化史等视角,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躁郁症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作者也更多地将躁郁症个体放置于他们的生活背景中来理解,让我们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真正地理解躁郁。

4.《理智胜过情感》

 

这是一本科学的心理自助书籍,由认知行为疗法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丹尼斯·格林伯格所著。书中除了心理学理论知识之外,还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引导的问题、提示和工具表格,对于深受情绪困扰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具有实操性的行动指南。


5.《乌云背后的幸福感》


一部讲述两位精神病人相互救赎的电影,其中男主帕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在康复期间他遇到了女主蒂凡尼,第一次见面他们就相互讨论起了精神病性药物在自己身上产生的副作用,因此心心相惜并最终相爱。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最佳影片,略显俗套但不失温暖。


6.《我的丈夫得了躁郁症》

 

和上一部基调完全不同的电影,达米安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位双相患者,他时而不眠不休地创作,时而躺在被子里不吃不喝,面对达米安的病情,妻子莱拉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一个家庭共同面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故事,有些压抑但逼近真实。


7.《一念无明》

 

阿东患有躁郁症,他失手杀害了自己卧病在床多年的母亲,出狱后他面临着一个更加残酷的世界,一个对双相障碍患者充斥着偏见、防备与嫌恶的世界。这部电影改编自香港真实新闻事件,编剧企图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伤害往往来自不了解和无知造成的,日常的邪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


图片丨秀米免费图片库 freepik免费图片

文字丨简单心理

编辑|心理咨询中心 徐洪涛

初审|周明娜 孙雅妮

终审|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