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安排你的暑假?哦,原来是我自己​​
发布人:学生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07-14   浏览次数:10

亲爱的同学,暑假的钟声敲响,为考完试终于可以放松下而高兴,但,是否,还有一丝丝熟悉的迷茫?


“该实习吗?别人好像都在实习...”

“要学点什么?又不知道从何开始...”

“回家躺平?会不会太‘废’了...”

“做兼职赚钱?假期这么热,不休息,太辛苦了吧...”

“计划列了一堆,最后可能还是不由自主的刷手机...”

停!


这个暑假,让我们尝试按下暂停键,认真问自己一个问题


图片


“这个假期,我想如何‘活’出来?而不是‘被’如何度过?”


这就是 “主体性”的觉醒——你是自身生活的决策者、体验者和意义赋予者,而非环境的被动反应器或他人期待的应声虫


图片


如何在暑假活出你的主体性?

试试这些心理小钥匙


图片


1

 破除“应该”魔咒


“暑假就应该实习/旅游/拼命学习...” 这些声音是外界灌输的模板。觉察它们,然后问问自己:


图片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还是‘别人’觉得我应该要的?” 



承认“躺平”也可以是主动选择(只要它服务于你的真实需求,比如休整身心),选择实习也可以是热情驱动,而非简历焦虑。你的选择,源于你的判断。


2

 从“小决定”练习主体性


主体性不是一蹴而就。从每一天、每一件小事开始练习“我说了算”


图片



今天早餐吃什么?

(不看手机推荐,凭感觉选!)


下午是看书、运动还是见朋友?

(问问此刻身心需要什么?)


晚上是追剧还是早睡?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后悔)



赋予自己“发呆权”、“计划破产权”、“改变主意权”! 这些微小的自主瞬间,都让人积累生命力,是自己在自由而充分的生活着。


3

连接内在寻找主体性的源头


迷茫时,别急着向外找答案。先安静下来,让思绪酝酿,去感受:


图片


身体信号:我累了吗?我渴望动起来吗?我需要安静吗?


情绪波动:做什么事让我感到平静/兴奋/满足?什么让我感到烦躁/空虚?


深层渴望: 抛开功利和他人眼光,我心底里对什么有好奇?想探索什么?想创造什么?哪怕只是“想好好睡一觉”或“想彻底整理一次房间”?



你的兴趣、价值观、未被满足的需求,就是最真实的行动选择指导。



 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胜过十份别人的暑假计划表。


4

主体性是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主体性意味着你的暑假不必符合任何“标准答案”。你完全可以过一个另类独特但自主的假期。


图片



去学一项冷门但有趣的手艺;

用一周时间观察社区里的一棵树;

尝试每天记录一个微小但触动你的瞬间;


或者,就是允许自己有一段“无所事事”但全然放松的时光...



重点在于这是你主动选择、全心投入、并从中获得属于你的独特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意义,由你定义。


5

“不完美”与“不确定性”也是主体性


活出主体性,不等于一切顺利。计划可能被打乱,尝试可能失败,心情可能有起伏。这很正常!关键在于:


允许发生:接纳计划外的状况是生活常态。


灵活调整:根据当下情况,重新做出主动选择  (“现在这样了,我接下来想怎么做?”)。


关注过程:即使结果不如预期,过程中的觉察、选择和尝试本身,就是主体性的彰显,就是成长。



这个暑假,不是用来“填满”的,而是用来“体验”和“成为”的。


图片


最后,无论你选择实习、兼职、学习、旅游还是躺平休息,只要那是你清醒、自主的选择,并为之负责,你就在活出独一无二、充满力量的主体性。



        你的假期,你定义。    

    你的生活,你主演。







如果你在暑假寻找主体性时,遇到困扰无法自行缓解时也请记得,你不必独自面对这一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困扰。


【学校心理老师(咨询QQ号:1459661605)】。


可使用以下免费24小时心理援助

“启明灯”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援助热线

热线号码:4006525580

服务时间:24小时


END

往期回顾

看心理医生指南,我们帮你整理好了


图片 | freepik 秀米免费图库

编辑 | 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 张玉城

初审 | 孙雅妮

复审 | 周明娜

终审 | 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