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计算机学院开展“赋能朋辈力量,筑牢心理防线” 25级心理委员培训会议

发布者:计算机工程系发布时间:2025-10-17浏览次数:10

一站式”学生社区|计算机学院开展赋能朋辈力量,筑牢心理防线

25级心理委员培训会议


1014日下午200为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建设中的“朋辈纽带”作用,计算机学院联合心理咨询中心,面向25级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专题培训会议。心理咨询中心刘敏老师围绕“心理健康认知、角色定位、工作内容”三大核心模块,25级心理委员们讲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帮助心理委员们建立起对心理健康的基本认知框架。


会议现场



破除认知误区:心理咨询不是治病,而是心灵赋能。刘敏老师围绕“去做心理咨询就是有心理疾病吗”的问题,引导心委们设身处地的思考“心理疾病与心理咨询的关联性”,再通过案例拆解澄清误区。她强调,心理咨询的核心目的不是治病,而是通过专业疏导达到“助人自助”,帮助同学们缓解情绪困扰、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就像为疲惫的心灵“充电续航”。

明确角色定位:做温暖的倾听者,更做专业的“传声筒”。刘敏老师表示,心理委员在班级中担任着三大角色: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二是真诚倾听、严格保密的陪伴者,三是及时反馈异常行为的预警者,避免延误干预。心理委员与同龄人具有相似的成长背景,能够及时发现班级成员的心理波动,成为校园心理防线的“前哨兵”。

掌握工作内容:从怎么关注到怎么求助。刘敏老师结合校园常见场景,手把手教心理委员如何开展日常工作:每月一汇报、每学期一班会、随时关注心理动态。通过朋辈交流、宿舍走访,留意同学是否出现情绪不稳、人际疏离、消极偏激等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关心。同时她强调了相关的危机事件处理办法并提供了求助渠道。

求助渠道

培训落幕:以朋辈微光,点亮校园心灯。培训接近尾声时,大家表示,将把本次培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用真诚与专业为班级同学筑起温暖的心理港湾。

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前哨兵”,也是传递温暖的“朋辈使者”。此次培训不仅为25级心理委员明确了工作方向、提升了服务能力,更夯实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力量。未来,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将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持续联动,开展更多针对性培训与活动,让每一份“朋辈微光”汇聚成照亮校园的“心灯”,护航每一位学子健康成长!

(计算机学院 文/吴静宜 图/张玉城、吴静宜 初审/刘志涛 复审/张艳 终审/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