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课程标准
发布人: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0-11-23   浏览次数:102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01101011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通识课程

适用专业

各专业

开设学期

6

学时/学分

30/1

编制人

景永斌

审核人

陈冠锋

编制时间

2020.11.18

审核时间

2020.11.18

课程定位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通识类课程,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

课程目标

1.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3.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写作能力。

4.通过寒暑期实践活动,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二、课程对应的岗位及能力要求

岗位任务

能力要求

 

 

 

 

 

 

三、课程基本目标

能力描述

知识目标

职业技能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

实践能力

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1.掌握调查活动组织能力

2.掌握社会实践的技能技巧

提高参加社会治理意识

调研能力

掌握调查报告写作要点

1.提升写作能力

2.提升社会调研能力

提高社会责任感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内容说明

利用寒暑假发布社会实践通知,由辅导员指导学生参与理论普及宣讲、历史成就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创新创业、支教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

教学内容

序号

知识模块

考核目标

学时分配

1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1学期

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形成一篇不少于1500字(于2-6学期开学初提交)

6

2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2学期

6

3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3学期

6

4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4学期

6

5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5学期

6

学习基础

1. 前导课程:

学生需参加入学教育,学习《学生手册》

2.学生基础:

适合用全体学生

考核评价

考评项1

考评项2

考评项3

考评项4

考评项5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报告(1学期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报告(2学期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报告(3学期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报告(4学期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报告(5学期

20%

20%

20%

20%

20%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根据调查报告选题意义、实践体会、对策建议进行评价。

2.依照学生学习档案评价。

3.学生成绩由所属二级学院辅导员分学期根据选题意义、实践难度、体会心得、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在毕业学期统一汇总,计算平均分录入系统。

五、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1、总体教学设计

根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需求,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在非毕业学期的寒假或暑假组织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理论普及宣讲、历史成就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创新创业、支教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写作能力,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生成绩由所属二级学院辅导员分学期根据选题意义、实践难度、体会心得、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在毕业学期统一汇总,计算平均分录入系统。

2、项目/情景教学方法

序号

教学任务/情景实施

教学方法

1

情景一:学生参与理论普及宣讲实践

实践+在线指导+答疑

2

情景二:学生参加支教支农帮扶实践

实地实践+在线指导+答疑

3

情景三:学生参加文化体育实践

实践+在线指导+答疑

4

情景三: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在线指导+答疑

教学条件

教师基本要求:由学工处、团委及二级学院辅导员牵头负责指导;

其他:应配备电脑;争取挂牌建立“实践基地”。

教学资源

依托学生家乡作为教学资源,开展社会实践

教学建议

1.教师应在每学期定期指导,查阅学生报告,及时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建议5学期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