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牢记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党史为镜,深学笃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汽车工程学院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于2025年4月10日下午在明徳楼1-312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全体在校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陈碧娴主持。

管锦涛领学
会议伊始,管锦涛同志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格标准管党治党,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历史主动”科学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一是通过反腐败斗争赢得“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二是赢得“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政治勇气,通过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组合拳”,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

李永仪同志分享感悟
随后,李永仪同志分享学习感悟: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受触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从严治党意义深远,关乎党和国家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牢记使命,提升自身思想觉悟,严守纪律红线,培养廉洁意识,以实际行动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

陈星宇同志分享感悟
陈星宇同志分享学习感悟:通过本次党史学习微课堂我们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这深刻诠释了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战略智慧。以“风腐同治”破题,将政治监督与民生关切结合,既彰显“打虎拍蝇”的雷霆之势,又体现“治病救人”的制度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社会革命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风腐同治”,将政治监督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既展现了党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也体现了党对每一个成员的关怀。

刘松德同志分享
随后,在分享会环节,刘宋德同志从五个方面讲解“务实调研,精文减负”的主题内容。务实调研强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不浮于表面,注重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研者要摒弃形式主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确保调研过程严谨、方法科学、数据准确。“务实调研”与“精文减负”是基层治理的“一体两面”,前者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后者是激发活力的“助推器”。唯有从文山会海中解脱,把更多精力投向田间地头、车间码头,方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书写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不负时代的答卷。

王晓庆同志分享
王晓庆同志分享史铁生的故事。史铁生以“轮椅上的巨人”形象,将个人苦难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他提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主张在接纳命运中寻找意义,认为“苦难是通向自由的桥梁”。他以文字对抗命运,用生命诠释了“残缺中的圆满”。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一代人的精神成长指南,其思想跨越时空,持续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谢宇鹏同志分享
谢宇鹏同志分享适度锻炼拥抱健康的主题内容。在这个追求高效与活力的时代,适度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基石,它不仅在生理层面为我们带来如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免疫力等诸多益处,更在心理层面为我们注入活力,改善心情、提高自信和自尊、提高工作效率等。让我们适度锻炼,拥抱健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李永仪同志分享
李永仪同志分享“拒绝精神内耗,拥抱积极人生”的主题内容。精神内耗像一场自我消耗战,而真正的成长是学会“战略撤退”——把有限的心理资源留给值得的事情。你不需要时刻高昂着头,但要确保自己始终朝着能让内心充盈的方向前进,主动与朋友、家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快乐,获得支持。专家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供情感支撑,缓解精神内耗。

陈碧娴同志分享
陈碧娴同志分享黄文秀人物事迹及时代精神。青年学子要以黄文秀为榜样,珍惜学习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探寻“时代楷模”,汲取精神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刘彩云总结
最后,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刘彩云对本次学习会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正风、肃纪、反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彰显了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全党必须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汽车工程学院 图/郭彩绵 第一撰稿人/刘彩云、吴俊迪、王晓庆 编辑/吴俊迪 审核/欧敏 终审/朱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