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个人简介】宾婕,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广东省高校科研青年人才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课题,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等项目;指导广东省科技创新攀登计划重点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广东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广东省第八届“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师德主题征文一等奖;指导学生团队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出版专著《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研究论文10余篇。
她,深耕思想政治教育一线,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将青春与热忱倾注于高职思政教育事业;她,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创新“思政+职业素养”融合育人模式,用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点亮学生成长之路。她就是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宾婕,一位在思政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勇毅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从教十余年来,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教学、科研、育人的赛道上笃行不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与学生合影
一、以匠心深耕教学,做铸魂育人的“引路人”
“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价值引领中明晰使命担当。” 这是她在教学中始终坚守的理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她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5门核心课程,始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一堂课都打造成“培根铸魂”的精品课。
为打破思政课“枯燥说教”的刻板印象,她创新教学方法,将红色文化资源、湾区发展实践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其发表的论文《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中的开发与应用》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在课堂上,她以广州起义纪念馆、南沙新区建设案例为切入点,通过“线上史料研读+线下实地研学”的模式,引导学生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湾区发展中感悟时代使命。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思政课有了 “烟火气”,更让学生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在教学质量上,她精益求精。近三年来,有四个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价排名全校前12%,最高时位列全校前1%,获评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2024年,她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设计,获得校级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广东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此外,她还积极推动思政课数字化改革,将信息化能力融入教学实践,主持建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共产党简史》等3门课程被认定为校级数字化在线课程,为学生打造了“随时随地学思政”的便捷平台。
二、以创新赋能科研,做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才能让思政育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思政课教师既要“站得稳讲台”,更要“扎得深科研”。围绕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等核心议题,她主持及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用科研成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其专著《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研究》凝聚了多年在科研与教学领域的思考与实践。该书聚焦高职教育“德技并修”的核心需求,系统阐释了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与保障机制,尤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思政+职业能力”双提升的育人方案,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课题研究中,她始终立足实践、服务行业。她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求的人才职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通过对广州、东莞等地160家中小企业调研,形成了详实的人才需求报告,成果被2个省级单位、20家企业采纳;她主持的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产业链自主可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创新研究”,探索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为湾区高职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获省级奖项,如《师传千古,德育天地》获广东省第八届“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师德主题征文一等奖。
三、以爱心守护成长,做学生成才的“知心人”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思政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困惑,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暖心人”。从教10余年来,她连续9年担任班主任,累计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挑战杯”等实践活动数十次,用爱心与耐心陪伴学生走好每一步。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她实行“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她通过“课证融通”“小组互助”的方式帮其夯实理论基础;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她则鼓励其参与科研创新与技能竞赛,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她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历时数年全程指导学生团队,从校级立项到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再到最终斩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还指导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用行动诠释“匠心育人”的内涵。
在日常育人中,她更是学生的“贴心人”。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就业发展,通过“一对一谈心”“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化解成长烦恼、明确发展方向。她指导的学生中,有多人在省级竞赛展示活动中获奖,有不少毕业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企业、基层岗位工作,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发展。
四、以使命引领发展,做课程建设的“护航人”
作为学校思政教育领域的骨干教师,她不仅专注于个人成长,更主动承担起课程建设与团队发展的责任,以“传帮带”的精神带动身边教师共同进步,助力学校思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在课程建设方面,她积极探索“思政+职业素养”融合育人路径,主持省级项目7项,参与制定3门课程标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资格证书,并将信息化技能融入教学,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担任广州世博供应链公司教师指导专家,开发“职业发展大数据分析系统”“人才培养培训服务管理系统”等软件著作权,将企业资源与教学需求精准对接,实现“教学-实践-就业”的无缝衔接。
在团队建设中,她主动分享教学经验与科研心得,加入了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2024年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实践研修班”,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带回学校,带动团队共同成长。
为学生上课
五、躬耕不辍,让教育家精神薪火相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她的教育格言。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如今成为思政教育领域的骨干,从课堂教学的深耕到科研育人的突破,她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故事,获评“优秀科研工作者”“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称号。
新时代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师们始终以匠心守初心,以创新担使命。宾婕老师用自己的学识与品格,在学生心中播撒下理想与信念的种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这份坚守与热爱,正是教育家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也将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在育人之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