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我校应用外语学院承办的广东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高职外语专业课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国培)班在学校天河校区西区报告厅开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唐毓秋,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邹德军,应用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春科、院长彭枚芳,项目负责人陆佳佳、罗梅及全省30所职业院校的40名外语骨干教师出席开班典礼,开班仪式由应用外语学院教师陆佳佳主持。
唐毓秋在致辞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地位,本次研修班正是响应国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他还介绍了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成果,彰显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担当。邹德军表示,培训学院和承办学院将通过定期评估反馈机制,与参训教师密切沟通,全力保障培训质量。彭枚芳详细解读项目设计,分享学院课程改革成果,鼓励学员深耕研学,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开班当天,学校党委书记何汉武深入外语国培班现场指导本次培训的组织,他高度肯定应用外语学院连续三年来在国培项目中组织工作的优异表现,表示这是学院主动投身高职外语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也为学校在全省众多国培项目中树立了标杆,感谢项目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何汉武还应邀为2025年职业院校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示范性研修项目——高职外语专业课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班作专题讲座,为来自全省30所院校的40名外语教师深度解读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本次讲座以“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典型应用场景”为主题,从科技变革的历史逻辑切入,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阐明“AI+与新职业”的内在关联,着重强调职业教育需着力培养适配新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何汉武指出,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管理体系的全方位升级。他通过七大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具体实施路径,并展示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及全国多所高校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同时,他指出人工智能存在局限性,需树立科学的人工智能观,以实现AI+HI(人工智能+人类智慧)的平衡。何汉武教授强调,在AI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他鼓励现场全体高职外语专业课教师学员要培养人工智能思维、提升 AI 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自己任课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
何汉武作专题讲座
何汉武与工作人员合影
本次研修为期14天,采用专题研修、案例研讨、理实结合等形式,组建由教育部教指委专家、外语教育学者、企业代表及一线名师构成的师资团队,精准对接高职外语教学痛点,旨在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广东高职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外语国培班开班合影
(应用外语学院 文/陆佳佳 图/李迪 苏俊懿
初审:李新月 复审:彭枚芳 终审:罗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