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利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任务,是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奋进的浪潮中,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而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高校辅导员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必能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健康的生活态度,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顾投身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漫漫征途,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到精准帮扶助力学生解决生活及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从创新学生日常管理的探索实践,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与陪伴,从钻研提升课程教学能力与成效到危机事件处理应对,过往的工作历程沉淀出了诸多宝贵经验,其间也映照出了教育家精神熠熠生辉的实践轨迹。现将这段经历中的实践、思考及收获进行总结与复盘如下:
一、筑牢思想根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厚植家国情怀
思想引领工作是高校辅导员育人蓝图中的“底色”,关乎学生成长方向,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中,作为辅导员,我秉持着心怀“国之大者”的担当,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我注重从思想维度出发,精准锚定教育强国对时代新人政治站位与理想信念的要求。一方面,周期性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题党团活动,紧扣时事格局,精心设置议题,组织学生分组研讨、深度剖析。引导学生从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全球博弈竞争态势视角去洞察事件背后深层逻辑,于思维碰撞间明晰自身在时代浪潮中的坐标,让“胸怀天下、兼济苍生”的家国情怀生根发芽。 比如,充分利用广州的红色教育基地和资源,组织学生到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市起义烈士陵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黄花岗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以及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进行参观学习,厚植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在党的重大会议节点,迅速响应、积极行动,通过宣讲,畅谈感悟体会等形式,以贴近学生的话语风格,让主流价值如涓涓细流浸润学生心田,促使“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铿锵誓言转化为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生动力。
主题教育班会及参观红色基地
二、提升道德情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传递正能量
高校辅导员身处学生身边,是学生接触最多,全过程陪伴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老师。其一言一行恰似一面镜子,映射出教育者的品格风范,是无形却有力的“育人杠杆”。辅导员在言谈中要有礼貌,谦虚,尊重他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更要自觉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尽职履责,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只有自觉做到言行一致,言行合一,才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以及信任,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常常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自己是否首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期望学生做到的,自己是否首先已经做到。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学业追求,又或是生涯规划与发展,是否自己都做到了。是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是否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作为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触动学生心灵,敢于实践,追求进步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始终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辅导员可以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中,将勤勉好学、积极进取的态度传递开来,以榜样之姿彰显教育家精神表率力量,为学生成长注入正向精神能量。
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并与学生交流
三、精准学业助力,“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点亮成长之路
学生群体恰似繁星各异,学业需求丰富多样,精准帮扶、因材施教是高校辅导员助力学业提升的“金钥匙”。 辅导员要做校园“燃灯者”,洞悉学生差异,为迷茫者指引方向,给受挫者加油鼓劲。辅导员可以充分调动资源优势,建立长效机制以促进学生学习成长成才。
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榜样宣讲,包括优秀校友、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以及竞赛获奖者等进行经验分享,启发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脚踏实地地将之落实在大学的各个阶段,以促进个人长远发展。
榜样分享及对话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学业帮扶制度,邀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及专业任课老师,面对基础薄弱以及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搭建学业帮扶结对机制,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做好学业过程管理,找到问题及原因,及时引导学生调整认知,合理规划,完成学业。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学生学业合格率明显上升,学生结业率下降明显。
对于心怀竞赛梦想、志在创新突破的同学,积极牵线搭桥,协同专业老师团队,创造实践机会和条件,为学生创新实践搭建良好的平台。
心理辅导讲座现场照片
“5.25”心理健康日活动
同时,关注学业高压下的心理“暗礁”,融合心理咨询与学业指导,以轻松氛围、专业疏导排解焦虑迷茫,用智慧启迪与人文关怀铺就学业进阶、心灵成长“双车道”,践行教育家精神育人要旨。
四、创新工作方法,“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优化育人环境
在多元思潮碰撞、个性需求迸发的当下,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渐显力不从心。需要高校秉持“求是创新”精神,主动求变,重塑工作生态。搭建线上互动平台,打破沟通时空壁垒,广纳学生对课程教学、校园生活设施、社团活动组织等全方位意见。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问题“症结”,推动各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整改和提升,实现管理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坚持对学生社团进行引导,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推行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打造和谐宿舍氛围;鼓励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创新;发挥专业特长,组建义务电脑维修队,服务广大师生。促进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滋养人文情怀,提升集体归属感、荣誉感。提升管理效能与文化“软实力”,为培育教育强国所需创新创造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校园微观“土壤”。
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帮助学生拍摄求职证件照
“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义务维修电脑
五、倾心陪伴守护,“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诠释敬业内核
学生成长之路从来都是“风雨”相随,总是会与心理低谷、生活困境及挫折不期而遇。高校辅导员长期坚守“24小时守护线”,用时间与爱编织“安全网”和“守护网”。
面对家境贫寒、生活困窘的学生,深入掌握各项资助政策并为学生解答及提交申请,为学生争取足额的资助。精准推送勤工俭学岗位以及实习实践工作,从羽毛球室及乒乓球室的管理员,到助理辅导员,图书馆管理员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勤工助学岗位,年均推荐勤工助学岗位100余人次,推荐实习工作50余次。促进学生在劳动中缓解经济压力,实现自我价值。关注学生成长点滴,及时肯定与鼓励,驱散自卑阴霾,用诚挚的关怀与热爱,无私奉献,为学生成长建造“避风港”,让每一位在困境中的学生感知温暖,具备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面对处于心理困境的同学,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用关爱走进学生心灵,建立信任关系,做好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科学客观看待问题,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家校互动,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及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构建良性的支持系统,陪伴学生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困难及困惑时,辅导员要及时回应,耐心倾听,共情陪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调动支持系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协同专业心理咨询师制定长期疏导方案,以持久战助其走出阴霾,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及回归健康生活。
热爱教育事业,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时刻不忘初心,守护学生成长,深刻诠释教育家精神敬业奉献内核,在辅导员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
六、强化使命担当,“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树立弘道追求
胸怀天下,是站在时代潮头,用国际视野为学生打开瞭望世界之窗。作为辅导员,放眼全球,关注学术前沿、多元文化,在班会上分享国际科研突破,在日常交流中讲述世界各民族独特习俗,拓宽学生视野,使其立足本土、胸怀世界,以期在未来舞台上施展才华。
“以文化人”,扎根深厚文化土壤。辅导员首先要主动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采撷“仁爱”“诚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价值明珠,借助传统节日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沁入心间;以革命文化的“英勇无畏”“忠诚奉献”“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参加红色研学活动,让先辈热血融入于当代青年血脉;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奋进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劳动课程、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开展“大国工匠”“时代楷模”事迹学习与分享,激励青年一代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体现当代中国精神。
组织学生暑期支教及调研活动
总结往昔工作点滴,在高校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育人天地中,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育家精神相融合,赋予了这一平凡岗位不凡的意义。辅导员的工作恰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注脚,为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添砖加瓦、保驾护航。展望未来教育强国建设征途,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如磐。今后,也将持续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领悟,拓展工作边界与创新深度,在平凡岗位中深耕细作、久久为功,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坚守,培育万千栋梁之材,为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及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人才根基,奏响属于高校辅导员的时代奋进乐章。
【专家点评】
文章立意高远,结构清晰,从辅导员的平凡小事入手,在理论阐述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经验,以具体的例子和做法展示了辅导员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深情关怀和无私奉献,以及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努力,较好诠释了教育家精神,各个部分之间衔接自然,逻辑连贯,内容全面且有条理。如能进一步挖掘教育家精神、教育强国建设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增加部分数据支撑,将使文章在理论深度上更加突出,同时,文章的具体事例也略显不足,如能加入学生工作实例,整体会更加充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