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历经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84年)等阶段,200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21年起与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实施集团办学。学校位于广州市,地理位置优越,现设天河、白云、荔湾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85亩,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学校立志做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卓越践行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以工科为主体,以测绘和智造为重点,工贸商艺融合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思路,服务“广东制造业当家”战略,对接“两新一数一智”产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优良、兼具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是国家首轮“双高计划”建设优秀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全国职业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成果暨“一校一品”体育工作示范基地、入选“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入选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高校(13所之一),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分院。近5年,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建工作成果突出。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标杆院系3个,省级样板支部1个,省级“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广东行”专项行动建设单位1个。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名师8人和团队1个,立项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等17项。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主动对接“百千万工程”,彰显责任担当。组建12支“博士+教授”科技特派员团队及9支“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通过数字艺术赋能农民画、红色文创擦亮美丽圩镇、中高职贯通对接招生、研制研学旅行方案提供智力支持。共建文创店、研发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等10个,被授予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系列活动获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国省级媒体报道60余次,助力龙门县获评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进位类县(市)优秀等次。
学校始终对接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教学软硬件好。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建有实训基地47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实训基地、工程测量技术实训基地、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公共实训中心、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15个(基于VR/AR的工程素质教育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财经类专业(智慧财务)实训基地等)。学校有实验实训室256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85个。拥有智能制造单元、大型无人机等高价值设备192套,构成了建筑面积8.4万㎡、设备总值2.462亿元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建设国家发改委教育强国项目建设产教融合基地2.9万㎡。
学校建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商务管理专业群),校级专业群6个。打造了国家骨干专业4个(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电子商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设置的47个招生专业与广东“双十”产业集群匹配度达100%,聚焦服务“两新一数一智”(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数字经济以及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助力广东制造业当家、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战略布局。建设一批“金课”,打造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联合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开发一批“金教材”,主编教材纳入职教国家规划教材书目共14部。连续2年入选《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资源建设60所优势院校”榜单。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精英荟萃。学校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为29.1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为79.90%,“双师型”教师占比68.70%。获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0个。现有博导、二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思政名师、青年珠江学者、省专业领军人才、南粤优秀教师、省产业导师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3人。测绘遥感信息学院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教师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被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命名。教师入选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支援新疆建设,为新疆电商发展献策解难。近3年,辅导员连续获“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次,提名2次。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生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22项,多年蝉联“挑战杯”省赛“优胜杯”。其中职业技能大赛获国家奖项16项,2024年4支参赛队晋级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获得2金1银佳绩,1支队伍以争夺赛排名第1的成绩进入排位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等国家级各类体育项目中获奖56项,蝉联广东省“省长杯”足球赛男子丙A组四连冠,代表广东省参加2023-2024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获得全国总冠军。学校目前有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个,学生连续5年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生获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省优秀团员、省优秀学生骨干多项荣誉。近三年共输送毕业生超2.3万人、本地就业率年均达95.99%、对口就业率年均达86.99%,排名全省前列,学校70%以上毕业生在湾区城市就业,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征兵工作连续4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获评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征兵先进单位。学生升本比例从3.13%提升至23.83%。学校为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区域成效突出。联合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985院校”及广东汇博、北京超图、广电运通等行业巨头共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机器人+”国际化、地理信息空间智能行业、金融装备行业等3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国家级产业园莱迪健康城及红海集团共建“新时代广州数字化产教联合体”,成为广州市第二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培育单位。携手京东、华为、中望、汇川等龙头企业共建6个省级产业学院,与施耐德、瑞士GF、南方测绘等共建6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工业软件现场工程师试点。与华中数控、中国电子共建测绘地理信息等3个开放型区域实践中心,企业提供实习就业岗位超1万个,教师赴企业实践年均400余人次。
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建设国家级创新创新平台3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1个。近5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级科研项目339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成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近5年获各类专利和软著840件,发明专利58件,横向项目7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到款2000万元。权威公众号“高职发展智库”显示,2024年科技创新活力全国排名第60名。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GDII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行榜(2023)”中,荣获2024年广东省高职院校科学研究20强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广受认可。学校是首批教育部中德、中法产教融合项目试点院校。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和国内优质院校共建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该案例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级)》。建设首批职业教育“中文工坊”和“鲁班工坊”,立项国家首批东盟千校携手计划学校,连续2次获批教育部“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开发教育部“中文+职业技能”资源建设项目2项。依托“走出去”项目,立项10个国家级项目,承接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技能培训10项,研制6个国际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并被相应国家采用。招收由中国驻外企业推荐国际留学生,累计培养海外本土学历生108名、外国留学生63名。举办国际技能赛事,国际化办学成果被10余家海外媒体广泛报道,获评亚洲教育论坛2022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典型院校(30所之一)。
站在新起点,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锚定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这一发展目标,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扎实的行动,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勇毅前行,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绚丽篇章!
(数据截止到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