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习总在思政课座谈会中释放出来的四大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2019年是中国国内环境非常独特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而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更是中国政治风波三十周年。整体上而言,中国正是处于一个“内紧外松”的时代语境。习近平主持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正是在这样独特的环境下召开的一次划历史时代意义的会议。细察则可发现,习总在这次有着极强针对性的“思政课座谈会”的讲话中,释放出大量的信息。以下谈谈四大方面:
第一、学校思政工作开展的要求:切切实实用情用力用心做好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各级党委组织、二级学院工作的要点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落实并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个根本问题。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从而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从某种视角看,思政课事关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工作推进的意识形态工作大局问题。
第二、教师内涵水平能力的要求:可以说,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毕竟,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毕竟,教师往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个风向标,就是一个榜样力量,就是一个旗帜方向。有什么样的思政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政治质素与思想觉悟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本人是会老的,而您的学生永远年轻。对此,如何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的情怀、思维、视野、品性和人格,已经成了当下高校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或显或隐的“瓶颈”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毕竟,有信仰的且口舌生香的思政教师,才能传递出来信仰的力量来感染学生的生命心灵。同时,思政教师授课需要有情怀、有温度、有真心,同时也需要理直气壮。此餐,教师需要有至境、胸襟、格局,才能更好地引领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正路。这就需要需要全面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键性作用。
第三、思政教育责任使命的要求:如何将“立德树人”与“以美育人”相结合起来,范导21世纪的学生走向至真、至美和至善的高境界。这是初衷,也是期待,更是高校教师应该肩负起来的使命和责任。毕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高校坚持引领大学生走向真美善生命成长方向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帮助现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核心课程。如何范导当代大学生的心性情怀,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清醒认识到教育自身一个根本问题——即培育什么、怎样培育、为谁培育的新时代命题。思政教育其主要出发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观察、批判、辨析、思考、团结、抵御和正念的意识能力。这是不可动摇的。
第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如何由不断地灌输、讲述、重复的传统性教学,尽快地走向开放式、创新式、多元式、辐射式、引领式、启发式甚至前沿式的未来课堂教学,同时高举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旗帜。事实上,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显然是一个持久而深刻的历史时代命题。从根本上说,思政课课堂教学应该彰显出一种活泼的青春底色及未来方向。这是切实办好当下教育和走向世界的潜在声音。
(马克思主义学院 潘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