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理中国】深刻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发布人: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3-06-05   浏览次数: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国特色始终是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也是观察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视角。中国特色在教育学方面广泛使用并深化阐释,解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特征和内在逻辑,建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机制和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了四层内涵。

发展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政治性

中国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政治属性的理论表达。中国特色概念起源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首先应用于政治领域和政策层面,以政治话语特色揭示教育政治属性。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政治性。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全覆盖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最鲜明的组织特征。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中国特色现代化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肩负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要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根本要求。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永不动摇,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健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办教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作为奋斗目标。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标识。中国高等教育起源和发展受到西方现代大学理念影响,在学习借鉴平均学分绩点制、学位制度、院系制度、同行评审制等基本制度基础上,深刻发掘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思想元素,积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时代化发展。

一是推动教育思想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形成了《学记》等教育学著作,折射出的教育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光芒,揭示着教育教学和成长成才规律。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理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教育力。

二是推动教育实践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深刻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丰富资源和深厚底蕴。我国高校发挥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大学生文化基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推动教育制度重构。古代书院教育、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和陕北公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夜大、改革开放初期电大等都是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提出的教育制度安排,有效满足了不同时期人们接受教育的愿望,实现了高等教育肩负的时代使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大学的实践性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要求。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方针政策,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遵循中国基本国情。理解中国国情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把握。从政治上看,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看,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文化上看,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东方文明大国。建设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国基本国情,并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二是构建中国大学范式。不同国家体制和文化传统决定各个国家必须走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始终坚持走本土化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因时因势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实施“院系调整”等布局我国高等教育空间格局,实施重点高校建设、“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双一流”建设等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一流,实施省部共建、省部合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实施“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和“六卓越一拔尖”等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布局,实施构建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等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三是形塑中国大学气质。中国大学百年求索发展孕育了其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深度融入师生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深刻融入学科发展布局和校园环境,滋养和指引着大学持续健康发展,深刻形塑大学的形象气质、发展样态和发展水平。

构建中国教育知识体系的理论性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的结果。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发展与高等教育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相互交织,并不断在本土化构建中逐步发展壮大。

一是构建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体系。1978年5月,潘懋元先生在厦门大学倡导设立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室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纷纷设立了完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室、研究院),国家设立各级高等教育学会,创办了《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一批高等教育学学术期刊,评价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学研究力量。

二是开创了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1982年,厦门大学率先开始招收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开启了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征程,建构高等教育学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育人体系。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博士点35个、硕士点130余个,各类高等教育研究机构1300余个,设立高等教育学博士后科研站,成为高等教育学学术人才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研究创新平台。

三是形成了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1982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编写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著作《高等教育学》,开始了高等教育理论构建开端,此后相继出版了《高等教育学新论》《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等,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

【本文系西南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项目“新时代新征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