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春:工业4.0时代“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对策
发布人:科研处  发布时间:2019-06-11   浏览次数:354

原题:工业4.0时代“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对策

  作者简介:刘再春(1974- ),男,湖南衡阳人,梧州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广西 梧州 543002

  内容提要:工业4.0时代,工业生产向智能化、个性定制化转变,职业教育产生了新的特点,由单一办学转变为合作办学,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注重终身学习,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这些特点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双师型”教师必须向知识串联者、共同学习者、教学工匠、交流专家转变。为此,文章提出工业4.0时代“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的对策:出台新政策,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促进教师转型;完善职业教育标准,引导教师转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教师权利;完善激励体系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

  关 键 词:工业4.0 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 转型发展

  标题注释: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政策绩效测评与优化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IA14030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7-0084-06

  一、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的变化

  随着工业4.0时代制造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形态的出现,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产生了变化,同时职业院校教师的授课形式、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都使得职业教育产生了新的特点。

  (一)由单一办学向合作办学转变

  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安全技术、认知计算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一方面导致工业用人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产业生产不匹配的矛盾更加凸显。许多传统工作岗位消亡或合并,新兴工作岗位不断涌现,对工人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单靠职业院校来对企业人才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教育应面向行业企业的需求,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与企业一起建立面向工业4.0产业变化的合作办学方式,并以市场化为导向,打造产学研合作办学升级版,形成产学研的社会合作机制,为工业4.0的创新创造提供人才上的支持。

  (二)注重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和英国金融时报研究项目的调查,当今世界全部职业大约820种,2069项业务(工作)中,34%(710项工作)可被机器人替代。”①虽然智能机器人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工作岗位,但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机器人无法取代。工业4.0时代是一个倡导个性化定制生产的时代,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市场销售等都取决于人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人们需要更好的服务体验,这要求未来的职业人才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创造中去,用创新来提高效率,用工匠精神来提升品质。因此,职业院校不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紧跟时代持续学习

  “人机协作”是未来工业智能化的主流,新的工业形态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客户将会直接和制造工厂联系,以实现个性化的需求生产。一方面,定制化的需要导致每件产品的制作产生差异,同一条生产线要生产不同的定制化产品;另一方面,在新的产业链中,从客户提出需求,到数字化的开发、智能工厂的制造,都是同步进行的。这些必然要求从业者持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达到不同个性化定制的生产要求。因此,职业教育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应对工业4.0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四)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培养全面型人才

  工业4.0侧重以计算机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生产,这导致未来市场对掌握信息技术的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智能化生产将减少人的体力劳动,使人的工作集中在智能生产的网络化控制和生产的决策领域,人们将更多地成为机器维护维修人员、软件设计开发人员、智能生产操作人员。具有单一专业技能的人很难掌控智能化生产的全局,专业对口概念逐步淡化,高度信息化、高度自动化、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教育要以学生职业生涯为导向,拓展专业的宽度,淡化专业对口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

  工业4.0的目标是建立高效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这一模式需要开放的市场和开放的数字生态系统作支持,因此必须制定国际化的生产标准来实现。但是,一个国家是没有办法实现全球市场和数字生态开放的,在开放的同时必然面临网络安全的问题,这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建立统一的防护网络。在这个方面,中国选择与德国合作,加速制定适应工业4.0的标准,以获得发展先机。职业教育也应如此,面对逐渐开放的发展趋势,需要研究制定一个国际化通用的职业教育标准。在职业教育标准制定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广泛的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加强和其他国家标准化研究者的交流,共同研究出一个适合全世界工业4.0国家职业教育的通用标准。

二、工业4.0时代“双师型”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合作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Schoology发布了《全球数字学习现状》,这是一份通过调查和访谈来自89个国家的28416个教师而得出的报告。报告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通过职业学习社群和个人学习社交网进行职业发展学习是最有效的,协作可能是解决职业发展课程的关键。②网络教育的普及,使得学生不再单单依靠教师获取知识,而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双师型”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开展立体式教学。另外,工业4.0导致职业教育跨界融合进一步加速,这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合作教学的能力,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工业4.0导致专业界限模糊淡化,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有跨界合作教学的经验,拥有单一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将不足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需求。为了解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现状,笔者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5所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每个学校200份问卷。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957份。根据笔者的千人问卷调查,学生对“双师型”教师合作教学能力的满意度仅为17.65%,“双师型”教师合作教学能力亟待提升(见表)。

  (二)创新素质有待加强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工业4.0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第一,新的工业生产方式会导致职业教育进行新的课程设置,从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授人以渔”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学生的潜力。第二,新的技术如云计算、虚拟技术的出现,导致教育方式产生新的变化,互联网学习、全真模拟教学等都要求“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和新技术融合。第三,“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做一名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家,还要具备创新意识,研究教育教学的理论,参与到教材制定和教育管理中去。根据笔者所做的千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双师型”教师创新素质的满意度仅为27.14%,“双师型”教师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三)持续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智能化工业时代,生产者的生产和客户的需求是同步进行的,“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也应和学生的需要保持同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日益更新,要求“双师型”教师根据时代的变化,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提高新技术运用的能力,如运用大数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运用AR、VR等进行全真模拟教学;始终跟踪学科教学的前沿,加入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研究中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创新职业教育理论。根据笔者的千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双师型”教师持续学习能力的满意度仅为31.46%。

  (四)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工业4.0时代的职业教育是高度信息化的职业教育,这对“双师型”教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将不再单单是PPT投影的教学方式,网络化教学、无课堂化教学将是教育教学的主流,学生可以在有网络覆盖的任何地方进行学习。在网络化教学、无课堂化教学中,“双师型”教师要学会编辑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知识,为学生构建出完备的网络化学习体系,学生随时可以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根据笔者的千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双师型”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满意度仅为36.27%。

  (五)国际交流能力有待提高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通用国际标准的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需要立足本土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国家的有益实践经验,与其他国家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和谈判。当前,中国与德国在工业4.0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加强两国职业教育研究者与教师的交流,对两国共同推动工业4.0标准化的制定有着很大的意义。根据笔者的千人问卷调查,目前学生对“双师型”教师国际交流能力的满意度仅为45.43%。

  三、工业4.0时代“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由知识单一传授者向知识串联者转变

  互联网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师传徒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变化,要求“双师型”教师由知识单一传授者向知识串联者转变。互联网的大量运用以及新媒体和多元信息的产生,碎片化学习成为当前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是零散的、非系统的,是无序的、互不关联的知识碎片。教师要担负起为学生串联知识的责任,根据学生的差异,挖掘知识碎片的联系,再通过重组总结,形成有用的知识点,在“做”的职业环境中构建出一个适合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随着智能生产的普及,新的生产链逐渐导致专业界限模糊,这也需要“双师型”教师承担起知识串联者的角色,串联起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新的学习系统,兼顾学生职业生涯的不同层面需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与引导。

(二)由知识垄断者向共同学习者转变

  工业4.0时代,学生学习的内容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单一学习转向综合实践,互联网化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职业教育也逐渐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这些都要求“双师型”教师在专注教学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自身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还要注重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讨论研究,提升“双师素质”。

  (三)由教学者向教学工匠转变

  个性化定制生产的时代,“双师型”教师要由普通的教学者向具有敬业、专业、精业精神的教学工匠转变。面对日益复杂的职业教育任务,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的知识储备,并且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能利用智能化的教学载体,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使传授的知识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启发、耐心引导、细心指导,把学生当作“工艺品”来精心雕琢;不忘教育初心,坚守教书育人使命,用自己的工匠精神感染学生,成为一个有灵魂、有魅力、有职业操守、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工匠。

  (四)由教学者向交流专家转变

  第一,随着网络化教学的普及,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学生更倾向于网络沟通。“双师型”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感受,获悉学生职业生涯的学习需求,同时提升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随着合作办学的深入,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以及网络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强,要求“双师型”教师能够成为交流专家,与联络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以及网络培训机构教师交流沟通各项合作事宜。第三,在国际合作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双师型”教师作为专门从事应用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的专家,理应承担起对外专业交流的责任,积极和国外职业教师以及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四、工业4.0时代“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的对策

  (一)出台新政策,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双师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实施教学,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式的教学比传统课堂教学更为灵活、生动,有利于整合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形成学习资源中心。移动互联网广阔的覆盖率以及即时性,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实时或非实时地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围绕职业岗位来学习知识,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体系,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用、用而有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答题练习以及在线考试等相关功能,有效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大数据。“双师型”教师可以应用大数据诊断教学,实现精准教学,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质量。为此,国家应该出台鼓励教师跨界教学、合作教学的新政策,出台工业4.0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创意经济、创新经济)政策、教育数据开放政策、网络安全保障政策、政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平台政策,建立弹性化、柔性化的学习制度等,促进教师发展。

  (二)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促进教师转型

  工业4.0时代,工业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等柔性生产方式转变,使得产业结构重组,科技与生产深度融合,专业界限模糊,教师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要求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跨学科融合多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要通过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来促进教师转型。第一,在专业开设上,职业院校要逐渐打破传统学科的限制,重新构建适合工业4.0时代社会生产需要的专业体系,增设与智能制造、智能机器、智能运输、智能服务相关的新兴领域专业,与新工业革命需求相匹配。第二,在课程设置上,职业院校要有效对接工业4.0的社会生产情况,增加诸如“工业4.0解析”“网络的编程和维护”“大数据的应用和处理”“网络制造”“数据制造”“人际沟通和创新创业”等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课,以满足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第三,在课程安排上,职业院校要将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相互穿插、相互联动,同时让“双师型”教师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基于岗位胜任和岗位迁移能力的要求,突出通识教育,以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为重点,强化教师对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并由此转变“双师型”教师的角色定位。

  (三)完善职业教育标准,引导教师转型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关职业教育的标准,很好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实习管理;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涉及30个专业(类)的70个《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可以看出,这些标准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做了很好的规范。但是,目前面向工业4.0时代的职业教育师资标准仍然滞后,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基于此,要把教师的创新素质、国际交流能力、跨界合作教学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和服务精神等纳入“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标准;把教师的实际操作、教材编写、对企业的理论指导和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指导能力纳入“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企业认可度和学生认可度纳入“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由此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角色定位。此外,国家还要出台更新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使标准跟上工业4.0的发展进程;同时,适当放宽标准的限制,让地方教育部门、地方职业院校能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制定合适的标准来引导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引导“双师型”教师通过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来应对工业4.0对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

(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教师权利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通过纵向联合横向,加深交流沟通,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切实保障终身学习。纵向,有效连接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最高级的专业研究生,扩展学生上下流动的通道,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才。横向,建立连接院校基础教育、企业实践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同级人才流动体系,在打好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开阔学习视野。

  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一是针对工业4.0时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特点,出台保障“双师型”教师持续接受教育的相关法规,保证“双师型”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机会来学习知识,同时厘清政府、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二是针对工业4.0时代职业自由选择的原则,出台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使“双师型”教师自行规划职业生涯,给予其充分的职业自由。三是根据工业4.0时代创新发展的特点,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推动“双师型”教师进行创新研究,让“双师型”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中,更多地加入职业院校创新教学研究以及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创新研究中。

  (五)完善激励体系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

  一方面,要制定出台涵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激励政策,对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行业企业给予部分税收减免、政策补贴以及表彰奖励;通过制定与产教研合作办学、国际合作办学等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及国外职业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带动“双师型”教师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国外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对积极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职业院校,在考核评价方面增加优势评分。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训指导课时、带学生到企业参观生产实践指导、生产工艺研究成功、指导学生获得技能大赛获得成绩等方面的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的设计要明显比普通教师高,进一步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合理拉开收入的差距,形成良性的竞争,从薪酬制度上体现出普通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的差异;建设“双师型”教师科研教学基地,放宽科研基金的发放条件,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做好“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双师型”教师能看到发展前景,使“双师型”教师可以追求更为高远的目标;有效利用负激励措施,对学生或教师反映问题较多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排查清理。

  注释:

  ①亿欧,薛洪言.820种职业约710项工作可被机器人替代,面对AI竞争,我们真的要失业了吗?[EB/OL].(2017-08-25)[2018-04-25-].http://news.pedaily.cn/201708/20170825419081.shtml.

  ②Evolving Ed.K-12报告:2017-2018全球数字学习现状[EB/OL].(2018-03-24)[2018-04-25].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24/18/37788672_739860610.shtml.

  参考文献:

  [1]方晓霞,杨丹辉,李晓华.日本应对工业4.0:竞争优势重构与产业政策的角色[J].经济管理,2015(11).

  [2]刘再春,金冰洁.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研究——基于学生需求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

  [3]康小孟,武智,傅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