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劲波 汤潇:国内外创业教育类型比较及启示
发布人:科研处  发布时间:2019-05-16   浏览次数:203

作者简介:周劲波(1970- ),男,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英国切斯特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汤潇,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内容提要:基于功能视角和实用主义角度对国外创业教育进行分类,从层级理念和校内外角度对国内创业教育进行分类,通过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三个前沿性启示:推进类型学科建设、对国外创业教育经验选择性吸收和在创业教育中引入设计思维。

  关 键 词:创业教育 类型学 实用主义 设计思维

  标题注释:广西培养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际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华创业研究”(批准文件号:桂政发[2014]48号),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返乡农民工绿色创业意愿与政府扶持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YCSW201800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6-0080-07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大学提供的传统学位已经无法为毕业生创造市场就业机会,大学教育在提升国民素质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失业率,社会和经济的不平衡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创业似乎是解决困境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传统教育被认为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承,创业教育则常常代表着态度和动机的转变。个人的一些品质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使之成为企业家。根据福尔克曼(Volkmann)等人的观点,所有人都是与生俱来的企业家,都有成为企业家的潜力。而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创业教育需求,大学开设了各种课程[1]。从传统的结构化课程,包括讲座、课程设计、案例研究和阅读材料,向创新课程发展转型,针对学生的独特个性做出应对方案。总之,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创业发展,正如2014年网上财经(Web Finance)所述:“创业是组建、发展和管理一家企业的能力和意愿,以及为了盈利而承担的所有风险。创业最明显的实例就是新企业的开始”。

  一、创业与创业教育

  资源基础观(RBV)可以从理论上解释创业。当少部分人相比于其他人对资源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创业机会就出现了。阿尔瓦雷茨(Alvarez)等人认为,创业的本质是因果模糊性,因为企业家会通过经验和学习来扩充知识、吸收能力,这也是实现创业目标的关键[2]。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企业家是利用专业知识发现价值和机会,并将其整合从而创造剩余价值的群体,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发现资源价值和产生经济效益的技能。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就强调了观察学习、社会经验的作用,发现个体的自我效能在实现目标、任务和挑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目前,多数大学都同时提供创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新商业活动的成功,两个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欲望和能力。创业教育就是旨在激发人们的责任心,包括企业家、创业者或创业思想家(有创业意愿者),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经营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学会创造商机,学到更多的东西[4]。创业教育到底能为学生提供什么?道利兹(Dahleez)指出,创业教育能给学生带来的核心技能主要有: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公司运营能力、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5]。因此,除了与商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之外,创业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某些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养成,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把创业看作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有效的替代就业或失业的最佳选择[6-7]。

  二、国外创业教育分类

  (一)功能视角下的创业教育分类

  杰米逊(Jamieson)将创业教育分为三种类型[8]。第一种类型主要是关注意识的形成,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组建和经营企业的基础知识。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所接触到的经管类课程或其他课程的管理模块都可以包含在第一个类别中。第二种类型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针对有抱负的企业家进行创业培训,目的是鼓励参与者建立和经营自己的企业。第三类创业教育,包括了对企业家的管理培训,重点是确保企业的健康扩张和发展。(见表1)

  1.一般式创业教育(Generalize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都有成为企业家的潜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认识和开发这种潜在的能力。一般式创业教育旨在揭示每个人都具有的价值和潜力,其核心目的是给学生展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世界观,让学生们把以前学过的理论和原则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创业选择。除了实际创业活动,只有通过这种一般式创业教育才能使学生获得创业能力[9]。一般式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创造知识的机会,同时也满足了创业学生的许多心理需求。在对爱尔兰毕业生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参加过创业教育的毕业生有较高比例人群表示,创业教育对他们随后的职业决策产生了积极影响[10]。但传统教育并不会促进创业,相反,它迫使学生们选择就业,传播一种“找工作”的态度,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而许多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的首选职业则是自己开公司。

 2.激励型创业教育(Motivational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根据德西(Deci)和瑞安(Ryan)的观点,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时,就会产生动机[11]。激励型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既让学生积极主动创业,又让学生有能力创业。通过这种类型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来创立自己的企业。激励型创业教育被认为是创业意愿和创业行动之间的纽带,影响着学生对创业的信念和态度。尽管如此,许多毕业生还是会遇到许多创业障碍,比如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市场竞争和市场饱和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他们对创业的选择。激励型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克服这些阻碍,通过一些激励手段鼓励创业,包括获得财富和成功、不当雇员(有足够的自由控制权)、自己当老板、工作时间的灵活、渴望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等[12]。

  3.增强型创业教育(Augmente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一般式创业教育积累成为企业家的能力,发现学生的潜在才能,并开发它们,提供一些有关创业的基础知识。激励型创业教育影响着人们的创业意愿。如果学生没有动力去创业,那么一般式教育就变得毫无意义。激励型创业教育之后就是增强型创业教育。对于潜在的创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额外的辅助工具。开发商业计划可能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发挥潜在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创业另一个必要条件[13]。一个人的态度、能力和认知构成了所谓的“自我系统”,这个系统在人们如何看待事物和如何应对不同的情形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开发个人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系统,需要增强型创业教育。尽管一般式和激励型创业教育对创业发展有积极影响,但许多研究发现,很多在校期间想过创业的学生,预计只有少数人会在毕业后立即开始创业。因此,龙施塔特(Ronstadt)强调,只有一般式或激励型创业教育是不够的,需要补充增强型创业教育[14]。

  (二)基于实用主义的创业教育分类

  在过去的四百多年里,美国不仅开发新大陆,还建立起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崭新国家,与其实用主义是分不开的。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强调个人权利、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创新等特质都已经深深地印入每一位美国人的精神深处,关注现实、注重实效、追求财富、积极乐观、知识有效性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也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样化的创业教育类型。美国创业教育权威杂志《小企业财富》(FSB)就对创业教育进行了以下几种分类[15]。(见表2)

  1.MBA创业教育

  美国MBA项目是发展最早、最成熟的一种创业教育项目,应用相当广泛,其目的是培养优质的创业毕业生和企业高管人才。其授课方式多样,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创业教育形式,不论其人才培养规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为其他类型的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2.本科创业教育

  除MBA创业教育外,本科创业教育也是国外创业教育的主要类型之一。这种类型的创业教育,主要是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宏观上、思想上的启蒙。其授课地点和授课教师不一,授课方式表现为课堂与实践活动并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MBA创业教育的影响。

  3.双主修创业教育

  双主修创业教育是指非经管类(商科)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参与的创业教育,它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元性,强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较为复杂,其目的也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交叉型综合性能高的复合型人才。这种教育使毕业生市场应变能力和机会识别洞察力强,有利于团队成员优势互补、沟通与合作。

  4.家族企业创业教育

  据统计,美国90%的商业都是由家族身份把持或控制的,可以说,家族企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基石。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企业生存环境时刻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族企业要寻求长期发展,就必须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家族创业教育由此应运而生。该类型的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方面,主要以真实的家族企业项目为背景,提高学生的管理技巧,更新学生的思维模式。

  5.社会创业教育

  该类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社会创业情怀,培养学生以商业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继而形成社会创业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绿色创业观、生态创业观、可持续性创业观类似。社会创业教育鼓励学员从单纯的商业世界走出来,不仅要关注企业利润与企业发展,还要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

  6.高层经理研修创业教育和网络学习创业教育

  这两种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非在校大学生而设立的,具有继续教育的性质。高层经理研修创业教育主要是面向那些在职的、不能全日制上课的企业管理者而开设的项目,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对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网络学习是一种远程的创业教育,主要是面向某些不能直接进校参与学习但又对创业教育兴趣浓厚或有这方面需求的人而设立的,是互联网发展与教育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创业教育类型时间安排灵活,为上班族、家庭主妇提供了一个进修充电的机会。

  7.妇女创业教育和少数民族创业教育

  随着女性商业活动参与率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创业大军。妇女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女性创业者所进行的一系列创业教育和研究。针对妇女的特质开展创业研究,提高妇女的创业热情,培养其独有创业思维模式和创业技能。少数民族创业教育是以民族为出发点而进行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少数民族的创业企业,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表明高校对社会现实问题反应灵敏。

  三、国内创业教育分类

  (一)基于层级理念的创业教育分类

  从学生所处的创业阶段和对创业的认知程度双重因素出发,可以将创业教育分为启蒙层、培训层和孵化层三个层级阶段;从学生所处的年级出发,又可以将创业教育分为大一年级、大二大三年级、大四和研究生年级三个级阶段,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和对应关系,见表3。

 1.启蒙层

  启蒙阶段的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大一年级学生的,注重学生创业知识和兴趣的“开化和启蒙”。通过普及式的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倾向,教授学生基础性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初始的创业思维模式。其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企业管理》《创业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16],教授团队可能来自商学院,可能来自专门分管大学生就业指导处的教师,还可能是来自创新创业学院的教师,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形下,可以是外聘的专职高管人才或成功的创业者。指导形式主要是以大班授课为主,很少涉及实践或实习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它的定位: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活动。

  2.培训层

  培训层级的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注重学生对创业活动的“选择和提升”。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达到提升学生具体的创业技能和素质的目的[17]。启蒙层级的创业教育注重态度和基础知识的转变,而培训层级的创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对具体创业技巧的掌握,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未来市场风向变化的掌握和认识能力等。指导方法主要是通过集体授课和实践项目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充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做中学,学中做”,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技能运用熟练度。值得注意的是,该类创业教育不一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加,其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兴趣的、有创业意愿的大二大三学生。

  3.孵化层

  孵化层级的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四或研究生的少数学生,注重对那些真正致力于创新创业活动的个人、团体的“优化与扶持”。“优化”主要体现在学校或学院针对学生提出来的创业想法,通过来自各方面的资源,给学生提出颇具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指导,促进项目的落地速度,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进,减少创业失败率,优化新创企业的结构。同时,对于已经具有实体企业的创业团队,院校应该积极指导。“扶持”主要体现在对创业团队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扶持[18]。通过设立相关基金,给学生提供无息的资金扶持;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孵化楼,给学生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办公场地和作业基地。孵化层级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已经有实体门面或工作坊的个人或团队。

  (二)基于校内外视角的创业教育分类

  从对我国创业教育现实情形出发,以接受创业教育的环境为基点,可以将创业教育分为校外的创业教育和校内的创业教育,其主要内容,见表4。

  1.校外创业教育

  校外(社会)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培训创业教育和部分MBA创业教育。国内的MBA创业教育跟国外MBA创业教育类似,都是针对在职的非全日制学生,他们往往是有工作的进修个体,边工作边学习创业知识,但国内的部分MBA创业教育是在校外进行。培训创业教育,主要是指国内的创业培训机构所主持的创业教育,实践性和商业性强。这一类创业教育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对创业教育有兴趣的、即将或已经开始创业的需要加强创业知识积累的目标人群;授课地点一般是在公司或机构内部;授课主体一般由企业领导者或成功的创业者担任,与现实商业活动实现了近距离接轨,但其弊端是讲授经验不足,有时可能会出现隐瞒核心知识的情况。

  2.校内创业教育

  校内创业教育又分为学校类、学院类、社团类。学校类创业教育主要负责宏观方向和政策,具体表现在:开设创新创业启蒙教育,以校级为单位,开展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和创业训练计划;设立创业基金项目,建设孵化楼,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给符合条件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帮助。

  学院类创业教育主要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具体体现在:邀请知名企业校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开展创业方面的专题报告[19];组织企业认知实习、举行模拟创业大赛以及开展有组织的企业参观活动;给成熟的创业团队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推行“一对一”创业指导模式,做好创业跟踪。

  社团类创业教育主要承担辅助性角色,具体体现在:收集和发布学生创新创业公益广告,运用校园广播、论坛、海报、校报等传媒介质,传播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以社团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对社团创业团队进行市场知识与营销能力训练、企业模拟运营软件模拟演练等;针对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积极给予推介,获得学校和学院支持,助推项目得以孵化。

综上所述,国外创业教育类别清晰,实用性强,层次分明,有关于功能上的分类,有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分类,有以身份为指标的分类,分类齐全。国内的创业教育,主要还停留在校内,针对校外的创业教育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但层级较为清晰,针对不同的人群所处的不同阶段,设立有不同的培训类别,并且与国外的分类标准有一定的交叉折叠,具体见图1。当然,创业教育的分类远不止于此,比如以年龄阶段为基准,可分为中学创业教育、大学创业教育和职业创业教育等,并且每种分类之间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图1 国内外创业教育分类关系图

  四、结论与启示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创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创新创业的驱动力,时刻不容忽视。本文分析比较国内外对创业教育的分类,启示如下:

  (一)大力发展类型学科建设

  类型学是从自然科学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最早用于建筑设计,后才逐步引入人文社科。类型学,顾名思义,分类归型,是一种分组归类的研究体系,通常称为类型[20]。它是人通过主观标准,对事物或概念运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归类,从而利于研究的科学。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随着新理性主义的发展,类型学逐步得到遍及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学者的倡导和追随,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正是类型学方法应用最知名的学者。本文对创业教育的分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运用了类型学的方法才使得问题简单直观化。因此,要大力发展类型学科建设和推广,将类型学科学化、学科化,积极鼓励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众多学者引入类型学,应用类型学,推动类型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和互补。

  (二)对国外创业教育经验进行选择性吸收

  由上述对国内外创业教育讨论可知,外国的很多先进经验可供国内创业教育行业借鉴,选择性地吸收。如可以在大学教育中引入增强型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给学生创业教育生涯提供“最后一把大火”;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创业大军,相关政府、院校、社会机构可以尝试着开展女性和少数民族创业教育,并且随着我国学者对男女性别差异和民族差异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开展女性或少数民族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女性和少数民族人士特质和资源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将会是一大亮点;进一步推动网络课程在创业教育领域的落实,同时可以利用众多直播平台,对创业教育进行推广;将MBA创业教育更加实践化,通过更多的案例研究和项目计划,提高学生的市场敏感度和管理技能,甚至可以以学生真实的创业经历作为研究探讨对象,在对学生项目指导的同时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三)引入设计思维理念

  为给创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引入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是整合性思维和对抗性思维的混合与交叉,追求的是“更好”的方案。设计思维把反绎推理视为主要的认知方法,即从结果出发,反推事故的原因,是一种倒序的思维方式;倡导移情(Empathize,亦称同理心),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在创业教育中引入设计思维,教师是学生思维模式上的导师,通过专门的创新设计思维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方式以团队任务完成导向式为主,通过大强度持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特定的思维模式养成;教学理念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换位思考,在理解顾客的需求基础上做出应对策略;通过实践(模拟实践)检验“客户真需求”“技术可行性”“商业可持续性”;最后,教学评价方面也要突破传统模式,主要考查学生思维模式养成程度,而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Wilson K E,Vyakarnam S,Volkmann C,Mariotti S,Rabuzzi D.Educating the Next Wave of Entrepreneurs:Unlocking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 to Meet the Global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R].Switzerland:World Economic Forum,2009.

  [2]Alvarez S A,Busenitz L W.The Entrepreneurship of Resource-based The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6):755-775.

  [3]Bandura A.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4]Burleson W.Developing Creativity,Motivation,and Self-actualization with Learning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5,63(4):436-451.

  [5]Dahleez K A.The Role of Business Incubators in Develop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ng New Business Start-ups in Gaza Strip[D].The Islamic University-Gaza,2009.

  [6]Holmgren C,From J,Olofsson A,Karlsson H.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Salvation or Damn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2004(8):7-19.

  [7]Sánchez J C.University Training for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Its Impact on Intention of Venture Creation[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1,7(2):239-254.

  [8]Jamieson I.Education for Enterprise[J].CRAC,1984(1):19-27.

  [9]Reid C D.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J].Reference Reviews,2001,15(1):20-20.

  [10]Fleming P.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Ireland:A Longitudinal Study[J].Academy 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1996,2(1):94-118.

  [11]Deci E L,Ryan R M.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12]Gibb A A,Hannon P.Towards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2006,4(1):73-110.

  [13]Wilson F,Kickul J,Marlino D.Gender,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and Entrepreneurial Career Intentions: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2007,31(3):387-406.

  [14]Ronstadt R.Every Entrepreneur's Nightmare:The Decision to Become an Ex-entrepreneur and Work for Someone Else[J].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1985(4):409-434.

  [15]FSB staff.American's Best Colleges for Entreprenurers Fortune Small Business[EB/OL].(2007-09-09)[2008-01-02].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sb/Bestcolleges/2007/mbas/index.html.

  [16]何雅俊.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研究——以试点高校为例[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17]陈江.浙江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18]张兵.高校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优化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0):47-51.

  [19]叶江峰,陈祖胜,朱云鹃.创业者全面素质提升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1):12-15.